《大乘起信论》界诠法师 宣讲(039




《大乘起信论》讲记


【是故修多罗说: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,则为向佛智故。又心起者,无有初相可知,而言知初相者,即谓无念。是故一切众生,不名为觉。以从本来念念相续,未曾离念,故说无始无明。若得无念者,则知心相生、住、异、灭;以无念等故,而实无有始觉之异。以四相俱时而有,皆无自立,本来平等,同一觉故。】

“是故修多罗说”,经里面说,“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”,无念才是离妄念啊!“则为向佛智故”,无念才向于佛智。《圆觉经》上讲离妄得正念,所谓正念即是离念,跟这里讲的是完全相同。

“又心起者,无有初相可知”,你觉得有个可知,还是不对。啊!我看见了。看见什么?你要认为说看见什么,还是不对,所以要以教作为印证。我们要什么呢?要以教依解而去行,这个行是依你解的去做。然后证,是证得你所修的那样的理路来,那就不会错误了。这里也就是从粗到细来讲。

那么这个地方说,“而言知初相者,即谓无念”,你心念之前,起念之前是什么?那就是无念,就没有念。没有念,怎么又会有念头起来呢?“是故一切众生,不名为觉”,从本以来念念相续,我们之所以不觉,不觉原因在哪里?有念呐!念念相续,没有间断,一直都是这样。

这个念念相续,不是《大势至菩萨圆通章》中所讲的“净念相继,无有间断”。那个是净念相继,无有间断,这个是妄念相继,无有间断。

所以说“未曾离念,故说无始无明”,怎么会有无始无明呢?念念没有离啊!一直都是这样,虽然有本觉体的真如,可是无始以来未曾离念,所以有无始无明。什么时候开始有无明?讲《圆觉经》或《起信论》通常说:“一念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”。

那么有人问:什么时候开始无念呢?原来是清净的,然后一念不觉生起来了,那成佛要不要一念不觉,再去轮回啊!所以说这个所谓的一念相续,就是无始的妄念,不能得到妄念最初那个初相。因为我们一直得不到那个初相是什么,找到初相就是起念之前那个无念,那就回归于究竟觉了。

“若得无念者,则知心相”,你要真正知道心必须要无念,念离开才有办法知道心相。那什么时候才是无念,所以要修啊!要离念呐!“生、住、异、灭”,我们上面是“灭、异、住、生”,这么次第下来。

因为我们习惯念生、住、异、灭嘛!“以无念等故”,要知道心相,怎么才能知道心相呢?生、住、异、灭这样的相都能够知道,知道干嘛呢?要离生、住、异、灭的诸妄念。以离念故,而实无有始觉之异,然后你已经会归到心相,与本觉完全相应,再找一个始觉,什么时候开始始觉?无有始觉之异。“以四相俱时而有”,四相就指生、住、异、灭,“俱时而有”,它是互相关联的。

我们的念头生、住、异、灭,一直在那里循环无有停止。那么这互相关联虽然是如是,它无有自体,所以说“皆无自立,本来平等”。这个念头不能独立的,它是相互关系,依境界而生起来种种妄念呐!

那么本来是什么呢?是平等,同一觉故。即使有很多念头,对那个本觉一点都不影响,所以说你当下能够无念,不需要把这个念头去掉,去也去不掉。那用功时通常说,我不要起念头啊,把它压住,压不住的。开始用功你要压住念头,不要起,不要起能用吗?就好像很大的一个水池,然后生了个洞洞你在外面堵,能堵得住?堵不住的。你这边堵,它那边出来了。

前一段时间,江西抚州的堤坝被决了嘛!刚开始只是一个叫做管涌出来,一个洞洞,一个洞洞一起来,一下子就裂开一大片过去了。我们念头是这样啊!你堵不住的。怎么样呢?你看着它,我们初用功只能说看着念头,看它哪里起,哪里去,只是这样而已。

甚至我们都不知道念头起,看不见呐!没有觉察到念头了,那就糟糕。有叫觉知,觉知这念头不需要去掉啊!时间久了,你看看从这个次第来,到究竟觉,找到心性见到心性无念。真正无念,心相自然显现,不需要去掉它,那只是修行的一个方便过程而已。

好,我们先看到这里,今天我们知道什么呢?知道心生灭,心真如本体是如是。因为众生有种种念,才会有流转于生死的情形。那么如何才能够会归这个本性呢?有这么一个过程,总而言之要离念,才能够见到自己原先那个心性,与本觉相同,所以有个始觉的命名。


……下回待续


第四讲



阅读原文